软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电脑技术中心 - 【漳州电脑网】_漳州电脑维修_漳州笔记本电脑维修_监控安装_市区上门维修

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400-0000-000400-0000-000  / 1399000000

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技术中心 > 正文

软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发布日期:2020-10-20

摘要: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型结...

软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

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结构、分布式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等。

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是最古老的一种连接方式,大家每天都使用的电话属于这种结构。

星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

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

这种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站。

由于这一特点,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等优点。

端用户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机时也不会影响其它端用户间的通信。

同时它的网络延迟时间较小,传输误差较低。

但这种结构非常不利的一点是,中心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因为中心系统一旦损坏,整个系统便趋于瘫痪。

对此中心系统通常采用双机热备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环型网络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在LAN中使用较多。

这种结构中的传输媒体从一个端用户到另一个端用户,直到将所有的端用户连成环型。

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这种结构显而易见消除了端用户通信时对中心系统的依赖性。

环行结构的特点是:每个端用户都与两个相临的端用户相连,因而存在着点到点链路,但总是以单向方式操作,于是便有上游端用户和下游端用户之称;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故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环路上各节点都是自举控制,故控制软件简单;由于信息源在环路中是串行地穿过各个节点,当环中节点过多时,势必影响信息传输速率,使网络的响应时间延长;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可靠性低,一个节点故障,将会造成全网瘫痪;维护难,对分支节点故障定位较难。

总线拓扑结构 总线结构是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接所有端用户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连接端用户的物理媒体由所有设备共享,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

各节点在接受信息时都进行地址检查,看是否与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则接收网上的信息。

使用这种结构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保端用户使用媒体发送数据时不能出现冲突。

在点到点链路配置时,这是相当简单的。

如果这条链路是半双工操作,只需使用很简单的机制便可保证两个端用户轮流工作。

在一点到多点方式中,对线路的访问依靠控制端的探询来确定。

然而,在LAN环境下,由于所有数据站都是平等的,不能采取上述机制。

对此,研究了一种在总线共享型网络使用的媒体访问方法: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英文缩写成CSMA/CD。

这种结构具有费用低、数据端用户入网灵活、站点或某个端用户失效不影响其它站点或端用户通信的优点。

缺点是一次仅能一个端用户发送数据,其它端用户必须等待到获得发送权;媒体访问获取机制较复杂;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尽管有上述一些缺点,但由于布线要求简单,扩充容易,端用户失效、增删不影响全网工作,所以是LAN技术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

分布式拓扑结构 分布式结构的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一种网络形式。

分布式结构的网络具有如下特点:由于采用分散控制,即使整个网络中的某个局部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全网的操作,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网中的路径选择最短路径算法,故网上延迟时间少,传输速率高,但控制复杂;各个节点间均可以直接建立数据链路,信息流程最短;便于全网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缺点为连接线路用电缆长,造价高;网络管理软件复杂;报文分组交换、路径选择、流向控制复杂;在一般局域网中不采用这种结构。

树型拓扑结构 树型结构是分级的集中控制式网络,与星型相比,它的通信线路总长度短,成本较低,节点易于扩充,寻找路径比较方便,但除了叶节点及其相连的线路外,任一节点或其相连的线路故障都会使系统受到影响。

网状拓扑结构 在网状拓扑结构中,网络的每台设备之间均有点到点的链路连接,这种连接不经济,只有每个站点都要频繁发送信息时才使用这种方法。

它的安装也复杂,但系统可靠性高,容错能力强。

有时也称为分布式结构。

蜂窝拓扑结构 蜂窝拓扑结构是无线局域网中常用的结构。

它以无线传输介质(微波、卫星、红外等)点到点和多点传输为特征,是一种无线网,适用于城市网、校园网、企业网。

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

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结构、分布式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等。

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是最古老的一种连接方式,大家每天都使用的电话属于这种结构。

星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

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

这种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站。

由于这一特点,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等优点。

端用户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机时也不会影响其它端用户间的通信。

同时它的网络延迟时间较小,传输误差较低。

但这种结构非常不利的一点是,中心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因为中心系统一旦损坏,整个系统便趋于瘫痪。

对此中心系统通常采用双机热备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环型网络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在LAN中使用较多。

这种结构中的传输媒体从一个端用户到另一个端用户,直到将所有的端用户连成环型。

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这种结构显而易见消除了端用户通信时对中心系统的依赖性。

环行结构的特点是:每个端用户都与两个相临的端用户相连,因而存在着点到点链路,但总是以单向方式操作,于是便有上游端用户和下游端用户之称;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故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环路上各节点都是自举控制,故控制软件简单;由于信息源在环路中是串行地穿过各个节点,当环中节点过多时,势必影响信息传输速率,使网络的响应时间延长;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可靠性低,一个节点故障,将会造成全网瘫痪;维护难,对分支节点故障定位较难。

总线拓扑结构 总线结构是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接所有端用户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连接端用户的物理媒体由所有设备共享,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

各节点在接受信息时都进行地址检查,看是否与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则接收网上的信息。

使用这种结构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保端用户使用媒体发送数据时不能出现冲突。

在点到点链路配置时,这是相当简单的。

如果这条链路是半双工操作,只需使用很简单的机制便可保证两个端用户轮流工作。

在一点到多点方式中,对线路的访问依靠控制端的探询来确定。

然而,在LAN环境下,由于所有数据站都是平等的,不能采取上述机制。

对此,研究了一种在总线共享型网络使用的媒体访问方法: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英文缩写成CSMA/CD。

这种结构具有费用低、数据端用户入网灵活、站点或某个端用户失效不影响其它站点或端用户通信的优点。

缺点是一次仅能一个端用户发送数据,其它端用户必须等待到获得发送权;媒体访问获取机制较复杂;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尽管有上述一些缺点,但由于布线要求简单,扩充容易,端用户失效、增删不影响全网工作,所以是LAN技术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

分布式拓扑结构分布式结构的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一种网络形式。

分布式结构的网络具有如下特点:由于采用分散控制,即使整个网络中的某个局部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全网的操作,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网中的路径选择最短路径算法,故网上延迟时间少,传输速率高,但控制复杂;各个节点间均可以直接建立数据链路,信息流程最短;便于全网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缺点为连接线路用电缆长,造价高;网络管理软件复杂;报文分组交换、路径选择、流向控制复杂;在一般局域网中不采用这种结构。

树型拓扑结构树型结构是分级的集中控制式网络,与星型相比,它的通信线路总长度短,成本较低,节点易于扩充,寻找路径比较方便,但除了叶节点及其相连的线路外,任一节点或其相连的线路故障都会使系统受到影响。

网状拓扑结构 在网状拓扑结构中,网络的每台设备之间均有点到点的链路连接,这种连接不经济,只有每个站点都要频繁发送信息时才使用这种方法。

它的安装也复杂,但系统可靠性高,容错能力强。

有时也称为分布式结构。

蜂窝拓扑结构蜂窝拓扑结构是无线局域网中常用的结构。

它以无线传输介质(微波、卫星、红外等)点到点和多点传输为特征,是一种无线网,适用于城市网、校园网、企业网。

目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呢?

(1)星型结构 (2)环型结构 (3)总线型结构 (4)星型和总线型结合的复合型结构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几种网络拓朴结构进行一一介绍。

1. 星型结构 这种结构是目前在局域网中应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在企业网络中几乎都是采用这一方式。

星型网络几乎是Ethenet(以太网)网络专用,它是因网络中的各工作站节点设备通过一个网络集中设备(如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连接在一起,各节点呈星状分布而得名。

这类网络目前用的最多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如常见的五类线、超五类双绞线等。

这种拓扑结构网络的基本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容易实现:它所采用的传输介质一般都是采用通用的双绞线,这种传输介质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如目前正品五类双绞线每米也仅1.5元左右,而同轴电缆最便宜的也要2.00元左右一米,光缆那更不用说了。

这种拓扑结构主要应用于IEEE 802.2、IEEE 802.3标准的以太局域网中; (2)节点扩展、移动方便:节点扩展时只需要从集线器或交换机等集中设备中拉一条线即可,而要移动一个节点只需要把相应节点设备移到新节点即可,而不会像环型网络那样"牵其一而动全局"; (3)维护容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它节点的连接,可任意拆走故障节点; (4)采用广播信息传送方式:任何一个节点发送信息在整个网中的节点都可以收到,这在网络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但这在局域网中使用影响不大; (5)网络传输数据快:这一点可以从目前最新的1000Mps到10G以太网接入速度可以看出。

其实它的主要特点远不止这些,但因为后面我们还要具体讲一下各类网络接入设备,而网络的特点主要是受这些设备的特点来制约的,所以其它一些方面的特点等我们在后面讲到相应网络设备时再补充。

2. 环型结构 这种结构的网络形式主要应用于令牌网中,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各设备是直接通过电缆来串接的,最后形成一个闭环,整个网络发送的信息就是在这个环中传递,通常把这类网络称之为"令牌环网"。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不会是所有计算机真的要连接成物理上的环型,一般情况下,环的两端是通过一个阻抗匹配器来实现环的封闭的,因为在实际组网过程中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不方便真的做到环的两端物理连接。

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这种网络结构一般仅适用于IEEE 802.5的令牌网(Token ing netwok),在这种网络中,"令牌"是在环型连接中依次传递。

所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是同轴电缆。

(2)这种网络实现也非常简单,投资最小。

可以从其网络结构示意图中看出,组成这个网络除了各工作站就是传输介质--同轴电缆,以及一些连接器材,没有价格昂贵的节点集中设备,如集线器和交换机。

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这种网络所能实现的功能最为简单,仅能当作一般的文件服务模式; (3)传输速度较快:在令牌网中允许有16Mps的传输速度,它比普通的10Mps以太网要快许多。

当然随着以太网的广泛应用和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以太网的速度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目前普遍都能提供100Mps的网速,远比16Mps要高。

(4)维护困难:从其网络结构可以看到,整个网络各节点间是直接串联,这样任何一个节点出了故障都会造成整个网络的中断、瘫痪,维护起来非常不便。

另一方面因为同轴电缆所采用的是插针式的接触方式,所以非常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网络中断,而且这样查找起来非常困难,这一点相信维护过这种网络的人都会深有体会。

(5)扩展性能差:也是因为它的环型结构,决定了它的扩展性能远不如星型结构的好,如果要新添加或移动节点,就必须中断整个网络,在环的两端作好连接器才能连接。

3. 总线型结构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中所有设备都直接与总线相连,它所采用的介质一般也是同轴电缆(包括粗缆和细缆),不过现在也有采用光缆作为总线型传输介质的,如后面我们将要讲的ATM网、Cale Modem所采用的网络等都属于总线型网络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组网费用低:从示意图可以这样的结构根本不需要另外的互联设备,是直接通过一条总线进行连接,所以组网费用较低; (2)这种网络因为各节点是共用总线带宽的,所以在传输速度上会随着接入网络的用户的增多而下降; (3)网络用户扩展较灵活:需要扩展用户时只需要添加一个接线器即可,但所能连接的用户数量有限; (4)维护较容易:单个节点失效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通信。

但是如果总线一断,则整个网络或者相应主干网段就断了。

(5)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缺点是一次仅能一个端用户发送数据,其它端用户必须等待到获得发送权。

完成 丢弃

网络系统有哪几种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连接端用户的物理媒体由所有设备共享。

图4 这种结构具有费用低、数据端用户入网灵活、站点或某个端用户失效不影响其它站点或端用户通信的优点、增删不影响全网工作。

将参与LAN工作的各种设备用媒 体互连在一起有多种方法。

即使属于这种环境, 在LAN技术中也不使用,如图4所示。

3,如图3所示。

在一点到多点方式中。

其中,图2(a)为电话网的星型结构;2条!显而易见。

于是,便有上游端用户和下游端用户之称。

例如图5中,用户N是用户N+1的上游端用户,N+1是N的下游端用户。

如果N+1端需将数据发送到N端,则几乎要绕环一周才能到达N端。

用这种方式形成的网络称为全互连网络。

使用这种结构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保端用户使用媒体发送数据时不能出现冲突。

在点到点链路配置时,这是相当简单的。

如果这条链路是半双工操作,实际上只有几种方式能适合LAN的工作。

如果一个网络只连接几台设备,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它们都直接相连在一起。

图2(a)电话网的星行结构 图2(b)以Hub为中心的结构 这种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处于 中心位置的网络设备称为集线器。

由于这一特点,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等优点.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是最古老的一种连接方式,每个端用户都与两个相临的端用户相连。

这里所以给出这种拓扑结构,是因为当需要通过互连设备(如路由器) 互连多个LAN时,将有可能遇到这种广域网(WAN)的互连技术。

图1 目前大多数LAN使用的拓扑结构有3种: ① 星行拓扑结构 ② 环行拓扑结构 ③ 总线型拓扑结构 1,所需线路将达到n(n-1)/,直到将所有端用户连成环型,如图3所示。

这种结构显而易见消除了端用户通信时对中心系统的依赖性。

图3 环行结构的特点是,不能采取上述机制。

对此,这种连接称为点对点连接,因为中心系统一旦损坏,整个系统便趋于瘫痪。

对此中心系统通常采用双机热备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环型网络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在LAN中使用较多,只需使用很简单的机制便可保证两个端用户轮流工作,对线路的访问依靠控制端的探询来确定,英文名为Hub。

端用户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机时也不会影响其它端用户间的通信但这种结构非常不利的一点是,中心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缺点是一次仅能一个端用户发送数据,其它端用户必须等待到获得发送权。

媒体访问获取机制较复杂。

尽管有上述一些缺点,但由于布线要求简单,扩充容易,端用户失效,在全互连 情况下,需要15条传输线路。

如果要连的设备有n个,图2(b)为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以太网星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有6个设备,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站,研究了一种在总线共享型网络使用的媒体访问方法: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英文缩写成CSMA/CD.总线拓扑结构 总线结构是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接所有端用户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

这种结构中的传输媒体从一个端用户到另一个端用户,这 种方式只有在涉及地理范围不大,设备数很少的条件下才有使用的可能。

然而,在LAN环境下,由于所有数据站都是平等的,大家每天都使用的电话都属于这种结构,因而存在着点到点链路,但总是以单向方式操作,所以是LAN技术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是什么?

服务器:两网卡的设置: eth1:192.168.99.26 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99.251 #与 Inte.Net 相联 192.168.99.251为路由器接外网。

eth0:192.168.0.1 掩码:255.255.255.0 #与局域网交换机相联 客户机子网段:192.168.0.024 二、服务器设置:(这两种方法任选其一即可) 2. 1、用NAT方法 在服务器上执行下面几条命令: echo "1" pocsys.Netipv4ip_fowad #打开IP转发,1表示转发;0表示不转发 上面这个命令也可以通过修改etcsysctl.conf实现,在文件中加上下面一行: net.ipv4.ip_fowad = 1 其余命令是: iptales -F iptales -P INPUT ACCEPT iptales -P FORWARD ACCEPT ipta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1 -j MASQUERADE #打开NAT 2. 2、用网桥方法: echo "1" pocsys.Netipv4ip_fowad ifconfig eth0 0.0.0.0 up ifconfig eth1 0.0.0.0 up ctl add0 #添加一个网桥 ctl addif 0 eth0 ctl addif 0 eth1 #将eth0 eth1加到网桥中去 ifconfig 0 192.168.0.1.Netmask 255.255.255.0 oadcast 192.168.0.255 up #给网桥分配IP地址,如果不做NAT,也不需要远程访问网桥的话,可以不设IP地址,但必须启用网桥(ifconfig 0 up) 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99.251 #如果网桥不需要访问其他机器的话,可以不添加网关。

三、客户机设置: eth1:192.168.0.10 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0.1 四、iptales命令参考: iptales命令格式 iptales [-t nat] CMD [chain] [ule-matche] [-j taget] -t nat:表示操作nat表 CMD:为操作命令 chain:为链名 ule-matche:为规则匹配器 taget:为目标动作 iptales -t nat -F #清除原有的nat表中的规则 iptales -F #清除原有的filte有中的规则 iptales -P FORWARD ACCEPT #缺省允许IP转发 五、配置感想 按照NAT 的方法,很快配置完成,并且可以顺利上网。

对于那些对于网络配置没什么特殊要求的用户,可以选用NAT方法,简单实用。

编辑特别推荐: linux信号signal处理函数 linux多文件编译方法 LAMP的环境搭建总结

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有哪些?

基准测试会给出一个正常工作的网络的各个链路和通道的流量规律和时间特征,比如一个税务征管系统,每月的10号左右就是纳税数据流量的最高峰,其余时间均在高峰期流量的50%以下。

依据这些规律和特征,网管人员可以了解网络的变化规律,以此预估网络流量的变化趋势,为升级网络设备和网上设备收集准确数据,也可为新的网络应用提供安装依据,还可以为网络成员的数量增删、结构调整提供精确的参考数据。

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为早期发现部分严重的网络问题提供诊断依据,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严重损失。

由于局域网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不会每天都去改动,这一点与路由节点的动态变化是不同的,因为路由器会根据选用的路由协议、网络互联的流量状况、网络设备及信道的工作质量动态地改变路由表和路由通道的实际方向。

这种调整经常是依据选用的路由协议和设定的条件自动进行的。

而局域网内由交换机构成的网络路径通常没有这样大的灵活性,一个原因是它们的功能主要还是用来提供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的快速通道,虽然建立局域网内的动态链路带宽分配一直是交换机试图完成的主要功能。

另一个原因就是设备成本,如果所有交换机都具备带宽组合分配、交换节点选择和流量均衡的功能,那么整个网络的成本将会上升许多。

第三个原因是虽然已经提出了不少带宽组合分配的协议,但还没有一个功能完备和完全标准的协议能实现这些功能。

目前我们常用网管系统监测、设置端口Tunk、启动STPHSRP协议、启动端口保护功能等初级手段来应付网络流量的变化、交换节点中断和异常流量的冲击。

最初在进行交换机、路由器的设计时为了降低成本,其设计体系中一般没有像传统的通信传输产品那样设计独立的管理通道,而是利用承载数据业务的通道兼作管理通道来传递网络管理和监测信息。

这种体系的缺点很明显:一旦业务通道出现堵塞或中断,管理信息的获取通道也会随之中断,网管系统用来判断故障准确位置和程度的有效性及其真实性将大打折扣。

遗憾的是这种状况在现在所谓的高档交换机中仍然没有改观。

“网管网”的概念始终没有随着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而得以实现,所以,高效的网络拓扑结构优化和流量均衡的问题没有顺利进入实用阶段。

网管员们面临的仍然是需要人工参与网络状态的检测和网络拓扑结构的调整。

由于获取的信息有限,即时性不高,加之没有很好的优化原则和算法,所以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高峰期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作为人工分析和调整拓扑结构的依据。

典型案例 这是一个拥有500台左右机器的公司办公和业务混合网,网络规模属于中等。

网络中有三个路由器与其他异地制造部门实现广域连接,一台路由器与公网相连。

本地有约300台机器,用三台核心交换机依线型结构构成三组楼群的用户本地网。

分别是楼群A、楼群B和楼群C。

楼群A居线型结构的中间,并设有信息中心和网管中心。

三台核心业务服务器和与异地部门连接的路由器以及公网路由器都安装在此。

楼群B和楼群C内分别安装有多台部门级服务器,服务器的内容管理由各部门负责,维护和故障诊断则由信息中心负责。

各楼群下设工作组交换机和桌面交换机组成三级交换局域网,与各部分的终端用户相连,网管中心负责全面的网络规划和管理维护。

终端用户基本上用的是台式机,少数用户使用笔记本电脑。

本示例所讲述的故障发生在位于A楼群中的几个部门之间。

公司办公网和业务网没有分离,共同使用以前设计的以五类线铺设的以太网。

原来安装的生产、采购、物料、库存、财务等软件模块已经使用近一年,效果还不错。

最近两周新增加了销售软件模块,在软件单独调试时感觉软件表现也不错,决定正式切换到网络化的销售平台上来。

销售部人员已经全部经过培训,在平台切换并接入的那天,全体销售人员扔掉了手工记录,做好了准备,以便正式进入网络化销售流程重组的实施进程。

那天网络启动后一开始还正常,不久就出现问题,并网联调时销售模块的工作速度很慢,并且影响到财务模块、采购模块的工作速度,三个模块好像不能同时协调快速工作。

显然,新安装的销售模块有问题,它运行时速度比较慢,同时似乎也会影响采购模块、财务模块的正常工作。

为了验证是否是服务器或软件本身的问题,调试时软件安装人员建议暂时停止公司各项业务两小时,重新检查了服务器和各种流程响应,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征兆。

只好备份数据,重新安装服务器和软件模块。

按先后顺序分别将销售模块、采购模块、财务结算模块安装并启动入网调试,观察各工作站和服务器的工作状态,一切正常。

两小时后调试程序结束,一切过程均显示软件工作正常,遂决定重新启动整个系统进入日常工作状态。

在开始后的前20分钟看起来还算不错,大家不由得都松了一口气。

但20分钟后销售部首先报告业务响应又出现问题,速度变慢。

几乎同时采购部和财务部也报告速度变慢。

调试人员观察到速度降低的同时网络响应的速度也有所下降,不如先前Ping服务器响应均在1ms以内,此时部分Ping响应变成2ms~18ms,100组Ping测试丢失率在约30%左...

上一篇:trim指令软件 trim指令

下一篇:word文档打开软件下载 word文档软件下载